broken image

  • 洞察 Insights
  • 商店 Store


      All picture& design are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.0 license.

      Darksang copyright ©2015-2022 .

      This template doesn't support hiding the navigation bar.

      目前自动驾驶的人因因素差距 第一部分

      The human factor gap of automatic driving at present part1

      · 设计 Design,幻思 Thinking

      目前大多数OEM在自动驾驶是在半智能阶段,保守的车企大部分在L2向L3方向探索,自动驾驶在进行中的是最难的一段探索经历。

      随着特斯拉被美国高速管理局起诉,好像一切都停止下来,国内的OEM车厂也不再过多提及自动驾驶,转而去做一些黑科技的宣讲。

      这一段很难。

      笔者曾经在去年年初听过一个自动驾驶技术大会,一个来自中国的教授提议放弃自动驾驶,转向公共交通。

      然而,未来必将如约到来,留给我们的时间不是很多了。

     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,人们平时基于对机械驾驶的反馈,在现代总线技术,高科技加持下的电动汽车,正在逐渐消失。

      例如,Don Norman提到一个例子,在ACC巡航下,在车道非常拥挤的告诉上,ACC给的速度很慢,而当驾驶者转向车流不太密集的匝道时,汽车以很快的速度驶离匝道,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。

      为什么会这样,是因为驾驶者没有收到反馈,或是忽略了其他方式的“人机对话”。

      同样的,驾驶者的机械驾驶反馈也正在逐渐消失,比如转动方向盘的力距也正逐渐消失,在我父亲的汽车上,我转动反向盘时,有很强的力反馈,我可以判断车轮的扭矩(即使这样的反馈不正确,我还是可以形成自己独立的肌肉记忆),但在一些现代的智能汽车上,我很难再找到类似的反馈。

      还有Norman提到的ACC的例子,如果当汽车驶向匝道时,设备或者汽车给出强有力的提示,也不至于汽车失速。

     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,什么样的提示即符合时宜又恰到好处,我认为可以是座椅震动,前挡风玻璃变色,同时,车机弹出提示,这一点很有意思,其实是值得深入探究的。

      不管如何,We are always on the road!

       

      订阅
      上一篇
      2023年来临前的一些思考
      下一篇
      车机HMI的6条设计基本原则
       回到主页
      Cookie的使用
     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、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。一旦点击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。 了解更多
      全部接受
      设置
      全部拒绝
      Cookie设置
      必要的Cookies
     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、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。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。
      分析性Cookies
     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,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。
      首选项Cookies
     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,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。
      保存